最近刷到井柏然那房子,我盯着屏幕反复看了好几遍——不是追明星,是这全屋水泥墙居然能装得这么有温度,太戳人了!
很多人对水泥墙的第一反应就是“冷冰冰的毛坯感”,但他偏不,铺了暖色调的人字拼地板,像给水泥墙裹了层温温的绒毯,再摆个皮质沙发,软乎乎的质感撞着粗粝的墙,刚柔并济的劲儿,看着高级还不刻意,这小心思真的妙。
客餐厅打通的设计也特聪明,平时动线顺得很,从沙发到餐桌就几步路,做饭时喊家人吃饭都不用扯嗓子。
无主灯加局部吊灯的组合我也爱,白天通透得像把阳光都装进来了,晚上开了灯,光像撒了层蜜,既亮堂又不刺眼,氛围一下就柔下来了,比那种晃眼睛的大吊灯强多了。
微水泥墙面我之前装修也研究过,一体化处理没有缝隙,擦个果汁渍或者灰尘直接拿湿抹布抹就行,小户型用着还显大,这不就是咱们普通人要的“实用又好看”吗?工业风最怕的就是“像没装完”,但井柏然家细节处理得巧:墙上挂几幅艺术画,不是那种夸张的抽象画,是有点文雅气的,像给墙“戴了副眼镜”;角落摆几盆绿植,比如开着花的绣球或者大叶的琴叶榕,叶子一摇,整个空间就有了生机;再搭个木质边几,自然感一下就出来了——这些小物件不是乱堆的,是给冷硬的水泥墙“加了点糖”,瞬间就不寡淡了,反而有那种“随便摆摆都好看”的精致感。
有人问能不能直接抄作业?
我觉得得看自己家情况。
比如你喜欢简洁、不爱折腾复杂装饰,这风格真省心,拍照片也出片;但要是家里有老人小孩,或者偏爱暖乎乎的感觉,就得调整调整——皮质沙发换成软包的,不容易刮花,坐着也舒服;多装几条暖光灯带,藏在柜子底下或者墙根,光更柔,老人看着也不费劲;绿植选好养的,比如绿萝、常春藤,不用天天浇水施肥,照样能养得旺。
其实装修哪有什么固定公式啊?
工业风不是非要“冷到底”,是把粗粝和温柔揉在一起——水泥墙是“骨”,暖调的材质是“肉”,细节是“魂”,凑在一起就成了“不费力的高级”。
咱们普通人装修,不用照搬明星家的所有,挑适合自己的部分就行,比如用水泥墙配暖地板,或者加几幅艺术画,哪怕只学一点,住着舒服比什么都强,你说是不是?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